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利用再生水浇灌绿化带、养花种草、清洗地面已经较为成熟,而我国起步较晚。大规模、成本低的再生水可以用在道路保洁、农田灌溉、园林补水、厕所冲洗、城市喷泉,或者冷却设备用水的补充,可以替代一部分原水资源。
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长,目前已经进入稳定发展的局面,2018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854507万立方米,利用率波动上升。从区域分布情况,广东、山东和北京排名前三,是再生水利用的大地区。
再生水供水系统和自来水供水系统应当相互独立,由设施运营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运营成本包括输配成本和期间费用由营运管理单位直接向再生水用户收取。各行各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国家积极寻求多种途径缓解我市水资源紧缺矛盾,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经出台了很多推动再生水的利用的政策。再生水回用政策可以详细规定运营管理、收费机制的条例,完善管理体系,同时加大宣传和支持力度,着重相关技术的创新和研究,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再生水回用的认知,加快形成产业链。
目前我国生水利用技术主要有生物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现在行业普遍看好膜处理技术,这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预计到2025年膜工艺总投资额为1055-2110亿。现在再生水利用尚存在管理和技术上的瓶颈,主要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缺乏统一规划、水价与成本倒挂三方面问题,管理不够完善,管网建设滞后、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带动不足也是制约提高再生水利用率的一大因素。
随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深入推进,很多地区都贯彻节约用水的根本之策。比如特大型缺水城市的北京,多年来节水优先、量水发展逐步得到落实,缓解了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局面的南水北调工程,用水效率与效益显著提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认识节水的重要性,水资源短缺仍将是我市必须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的战略高度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生活、农业、工业、园林绿化、公共服务等领域节水,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并逐级分解下达到区、乡镇(街道)、生产经营需要,科学制定全市年度用水计划,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实施规划节水“三同时”、取水许可等制度,严格落实“单月预警、双月考核”及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
水处理及再利用工程也包括工业园区污水处理项目,采用严谨的“处理、零排、分盐”污水处理流程来解决园区内园区内污水污染物浓度高、复杂等问题,建成后达到污水零排放标准。例如山西合成生物产业智慧园区开工建设,日处理规模可达14.4万吨。
我国坚持支持污水回用的原则,《国家节水行动方案》2022年的“小目标”实现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