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企突围药价下行的几个方向
发布时间:2020-09-30 访问:1111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压力下,慢病患者数量的增长,消费水平提升,用药需求也在持续扩张,医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预测到2025年,我国生物药市场总体规模将达到8332亿元。目前我国集采常态化之下,医保支付标准的影响将越来越广。国产药机正迎来利好政策的支持,瞄准高端市场的企业或有望开辟新的道路,在制药产业变革下迎来新的增长点。而外资药企却遭遇集体滑铁卢,在三轮集采中降价、弃标现象频发。药价下行对价格较高的原研药带来冲击,对而仿制药的替代效应将加强。现在医保支付标准适用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的25个药品,包括中选药品和非中选药品。2019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增长率为3%,而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销售额增长率为5.1%。近年来业界还不时就会传出药企组建县域团队的消息,有越来越多药企都在往基层下沉。那么药企应该朝哪些方向进行改革呢。首先需要争取进入下一轮集采,进入集采后,产品市场的“量”将得到保证,但价格会有所下降,质量也需要保证。二是要做创新药,未来一些靶向药物,以及新的剂型、生物制剂都是可以发展的方向。三是开拓基层县域市场,药品价格的下行使得基层市场的支付能力将得到提高,转战日渐成长的基层市场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