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 CEADs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碳排放总量为10550.67 Mt CO2),煤是我国碳排放的主力,约占79.9%,相关行业在气候转型中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包括资产搁浅问题及金融风险。高碳省份应加大力度部署低碳转型政策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我国高碳省份在“碳中和”路径下由于对高碳行业的依赖性极有可能遭遇转型风险,造成损失。 许多能源企业财报上呈现负值的现象增加了转型风险的发生。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能源行业所占的份额已从十年前的12%左右降至3%,众多企业受到波及。
污泥的处置决定处理,大量污泥堆厂现象的出现无疑反映出污泥的“出路难”问题。目前全国的污泥产生量在5000万吨左右,而无害化处理率在67%左右,无害化处置率更低,污泥的出路问题依然严峻,除了污泥处理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外,处置的路径是最大的痛点。污泥处理处置监管趋严且形成常态化,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整体规划下,仍需从政策层面予以高度重视,包括但不限于目前存量污泥的无害化妥善处置,以及污泥处理设施的补短板建设,还包括污泥处理处置新技术的研发与技术突破等。
ESG投资是一种整合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因素,将获得更高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为主要目标的投资方式。仅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基金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出3847亿美元,其中ESG策略作为主要投资的可持续型基金全球净流入405亿美元。2018年中国A股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全球指数,这强化了国内资本机污泥的处理处置后端出路问题构对于ESG理念的融合和产品创新趋势。石油巨头之一的埃克森美孚的市值从2007年的5000多亿美元断崖式下跌到2020年不到2000亿美元的境况,应优先实施投入不大但效果明显的提质增效措施揭露了能源企业近年来走势下跌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能源需求与经济增长急剧收缩,极有可能加速转型的风险。
新能源相较于传统能源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小,并且能源供应稳定。新能源泛指在新技术基础定层面上需要区域的重新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波浪能等。企业还需继续拓展新能源发展方面的业务,以此高效率减排,并为以后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针对污染物收集处理率低,如在对管网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纠正管网的错接、混接、漏接,把直排的污水接入处理厂;对超负荷污水处理设施予以改扩建,提高现有设施处理能力;另外一些提质增效对策投入大、工期长,需要从长计议,系统规划、逐步实施,是久久为功的事情,如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海绵),控制溢流污染;建设溢流控制设施,提高截留倍数;控制管道的入流/入渗。
“十四五”时期农村污水治理仍将是行业关注的热点。但是设施的可持续运营仍是行业的重点问题,或可能在一规划,设施的重新整合与建设,以及价费机制的有效支撑。从本质上讲,设施闲置与前期规划密切相关,一方面是与当地污水量的匹配问题,另一方面是技术的可行性以及财政的可支撑问题。加强宣传、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垃圾分类和投放条件,的确可以促进大家垃圾分类的热情和意愿,但垃圾分类本身是一件需久久为功的事情,需要大量的投入。如何保证投入的持续性,是考验垃圾分类是否能坚持下去的根本。
危废管理不到位,医废能力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是在规划层面对危废产量的“家底”不清,没能按照工业产废结构提前规划合理的暂存、处置能力。医废方面可考虑建立生活垃圾焚烧厂协同处置医废的管理模式,对超负荷的医废进行临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