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碳中和时代 钢铁企业的“退”与“先机”成就低碳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1-03-29    访问:1024

 中天钢铁集团表示,到2023年将淘汰8座高炉、5座转炉、1座电炉,产能置换后,北区将从原料粗加工升级为终端绿色制造;

中国宝武宣告碳减排目标:2025年具备减碳30%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晋钢集团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碳达峰及减碳行动方案”战略合作协议》;
......
面对碳中和,钢企表态了截至目前,已经有多家钢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未来规划和措施,宝武集团、河钢集团、鞍钢集团等公布了2021年经营计划,也离不开“绿色低碳”路径。
钢铁行业掀起“碳中和”转型大潮,多少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接续超低排放改造的一波攻势,响应我国“碳中和”减排战略,刚刚摘帽“三高一资”的钢铁业仍是工业绿色低碳升级的排头兵和重点监管对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钢铁行业粗钢年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在占比超过一半,而碳排放占全国15%左右。多数相关文件中都会提到,要推动包括钢铁、石化、建材、水泥等在内的碳排放“大户”进行绿色化、低碳化升级改造。
警钟重敲,钢企的“退”与“先机
”就在近两日,北方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天气让多个省市拉响了黄色预警,生态环境部部长不打招呼直奔现场暗访钢企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落实情况,并公开点名问题企业和地方。
警钟再起,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转型的这根“弦”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当然,钢企响应“碳中和”战略要求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承担了不可负之重。
一方面,“碳中和”与供需平衡并不处于对立立场,从整个钢铁行业上下游来看影响也是有限的,长远来看降本增效是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碳中和”背景下的头部企业更容易凸显优势和发展潜力,有利于提升产业集中度。
“越早越主动,越能得先机”,这是业界普遍认同的观点。
多方关注,钢企进入“低碳竞争”时代
2021年两会期间,部分代表也很关注钢铁行业在“碳中和”转型进程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如全国人大代表曹志强就认为,目前钢铁行业仍面临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不强,能源结构高碳化特征明显,技术创新力不足,产业集中度低导致能源损失严重等问题,建议钢企加快提升自身的“低碳竞争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前不久的公开表态也持此观点,并承诺将按照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要求,加快研究钢铁行业行动方案,并推动和鼓励更多大型钢铁企业牵头实施重组。
年初,工信部明确指出,钢铁压减产量是我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十四五’时期几乎不可能会有新的钢铁项目上马了,钢铁企业想要实现产能扩张,只有通过兼并重组和产能置换的方式”,从这个方面来说,钢企走一条技术革新的路势在必行,降低碳排放以及研发碳捕捉和利用技术双管齐下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