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凸显。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现象加剧。比如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仍处于高位,虽然空气质量有一定改善,但周边地区远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O3浓度也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夏秋季的首要污染物。
针对特定行业、特定污染物开展研究,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引领作用,当前乃至“十四五”时期,亟待运用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统筹水和大气要素综合治理。采用氨法脱硫处理多余的氨水,可以得到适用于土壤和农作物的肥料硫铵,产生经济效益。通过探索水和大气的统筹治理,在治污的同时还可以产出有经济效益的副产品。
所谓复合型污染就是指多种大气污染物质共存,同时相互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新的大气污染物质。如燃料燃烧排放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耗用煤炭产生的烟尘、交通运输性污染,如机动车尾气。
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广东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全国总量中占比超过50%,我国大气污防治政策中,清洁取暖价格政策、淘汰与压减钢铁产能、天然气利用政策等,都对碳减排起到了积极有同的作用,统筹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协同两减排,推动能源、交通一等重点优化转型,挖掘具有减排潜力的工业部门,使其减的排效应得部门染到充分释放,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具根同源性,统筹采取“同效”措施,有利于者之间协同控制,进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对落后产能淘汰和压减力度。
及时做好应急响应准备,一旦发现有可能发生重污染天气的情况,快速反应,有效的组织,及时控制污染的程度,可以缓解大气污染的程度,缩短重污染天气的时间,如果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就可能造成大气污染情况的发生。不少地方发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主体并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而是类似污染防治攻坚战领导小组办公室这样的临时机构。
我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明显,但臭氧污染有上升的迹象,十三五”以来,细颗粒物与臭氧的生成存在着复杂的联系,造成了协同控制的艰巨性,污染物减排空间和政策调控进一步收窄,十四五”期间,要更好把握大气污染物特征,关注各种污染物的耦合叠加效应。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各级政府财政投资带动下,未来几年,预计投入大气污染防治的总投资额至少在1万亿元。金融机构信贷及带动的社会投资等,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增速的趋势将使得投资价值凸显。
提醒公众做好健康防护,及时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也要对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地区进行表扬,对环境空气质量恶化、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进行曝光。